【追梦·一线职工风采录】与钢筋水泥“过招”
“37摄氏度,可以进行安装。”在缕缕朝阳里,王雄站在铺满焊接构件的屋面,对打胶区铝单板进行测温,随后他一边检查施工情况,一边在本上记录QC课题所需数据。
28岁的王雄是中国一冶荆州市中医医院项目的施工经理,从施工员成长为施工经理,他只用了4年时间。
合理安排当天施工内容,协调解决施工难点,是王雄每天的主要工作。他介绍说,项目正在进行悬挑铝单板幕墙安装,由于高空作业,加上幕墙龙骨结构复杂,施工存在很大难度。为确保工程质量,王雄带头对悬挑铝单板幕墙安装中存在的问题展开技术攻关,与项目团队一起给建筑穿好、穿牢“外衣”。眼下,荆州市中医医院项目的“外衣”已经穿上了40%,预计2023年5月交付使用。
“工地是个磨炼人的地方。”他坦言,刚到这个高强度、快节奏的工作环境,很不适应,枯燥而忙碌的工地生活一度让他感到迷茫。不过,在工地摸爬滚打了几年后,王雄渐渐爱上了这份工作。
和他一样在工地上忙碌的还有不少年轻面孔。笑起来有点腼腆,一进工地就开启“唠叨模式”的廖小伟;体格壮硕,每天在工地上“暴走”的刘澄;带着黑边眼镜,一头扎在工地学艺的王洵。这群与钢筋水泥为伴的90后肤色黝黑、体格健硕,用技术和创新为工地注入活力,将图纸变成现实。
“年轻人吃点苦没什么。”今年是王洵参加工作的第3年,他得空就跑到老师傅身边学艺,“工程每天都有进展,每天都有新东西需要学习。”
看图纸、泡现场、抓施工,挤出时间搞创新,王洵已经参与完成了60多项专利,成了公司里的发明能手。
从起初的略显青涩到现在的游刃有余,项目负责人张洪涛亲眼见证了这些年轻人的蜕变,“建筑一天天长高,这群年轻人也一天天在成长。”
这个28人的项目团队,平均年龄31岁。除了QC课题攻关,他们还在进行3项技术研发项目和12项专利申报。(工人日报-中工网记者 邹明强 通讯员 朱雅婧)
该文章来源互联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
热度排行
推荐
- 有参与者被发现骚扰女性|“盲盒社交”悄然兴起,它哪点吸引了年轻人?
- 赋予“自我教育”生命力|校史剧走红的背后:年轻人正在寻找新的精神偶像
- “沉睡老屋”蜕变成“网红打卡点”|湖南怀化鹤城唤醒乡村“沉睡老屋”撬动振兴活力
- 一座文化交流的桥梁”|漫画家李昆武:让海外民众找到了解中国的部分答案
- “热爱篇”细节惊喜不断|飞驰人生IP有了首个衍生剧
- 名场面被津津乐道|台湾观众让甄嬛“一键回宫”
- 网上结识的“高富帅”不可靠|女子征婚被缅北“高富帅”骗1440万元
- 千万元矿产被盗采|正规洗煤公司竟干起了“偷煤生意”
- 假冒央企缘何屡禁不止|“高仿”央企局中局
- 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春节舆情分析报告:三亚返程机票太贵、包车被勒索等热点事件上榜